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乌镇人文 > 正文

乌镇的人文历史

类别:乌镇人文 日期:2020-7-19 9:20:56 人气: 来源:

  乌镇的人文历史 在江南水乡,有不少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得像一颗颗珍珠。乌镇除了拥有各古镇都具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这可能是它的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的缘故。 据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7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潭家湾遗址是乌镇历史的源头,它位于乌镇东郊三里许的潭家湾村的西边,义渠骇西接村的水田,南抵河浜以南的桑地,北部延伸至潭家湾村的水田。中心地段在呈馒头状高埠的荡田里。遗址的文化层厚约1.2米,共分三层。 中下层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属马家浜文化罗家角类型。有机质较多,土质松软,色泽深黑;发现的动物遗存有鱼、牛、猪、鹿和庭鹿的骨头;从采集到的陶器碎片分析,当时的日用器皿主要是以红陶和灰红陶为主的釜和牛鼻式盛具,还曾发现一件鹿角勾勒器。下层可能相当于罗家角三层,上层则可能晚于罗家角遗址。 罗家角遗址在桐乡市石门镇附近,是浙江省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O0年左右。潭家湾遗址属罗家角类型,距今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乌镇的先民早在约700O年前就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1989年12月,潭家湾遗址被浙江省人民列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看起来,历史的源头毫不起眼,但只有有了潭家湾遗址,才有以后千年乌镇的辉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即今市河)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并一直延至1950年,以后,乌镇或属浙江的湖州、嘉兴管辖,或属江苏的苏州治理。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朱洪撰并书,吴晔篆额)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当时,镇地置有镇遏使的。 后梁隶属不变,为吴越国地。后晋天福五年(940),置秀州,青墩遂属嘉兴县隶秀州。 宋淳化三年(992),乌镇属乌程,隶湖州。熙宁十年(1077),析嘉兴县西境的梧桐、永新、清风等5个乡归崇德县,青镇在清风乡,属崇德隶秀州。元丰初年,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讳,改称乌镇、青镇。嘉定年间,升嘉兴为军,青镇遂属崇德隶嘉兴军。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乌镇为安吉州乌程县地。宋代,镇地设监镇官,管火禁和酒税,并招军习武,以御盗寇。 元至元十四年(1277)乌镇为湖州乌程县地青镇为嘉兴崇德县地。镇地设都巡检。 明宣德五年(1430),析崇德县的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兴和梧桐六乡置桐乡县,青镇属之,隶嘉兴府;乌镇仍属乌程隶湖州府。这一隶属关系至清未变。 由于乌镇是两省、三府、七县交接处,治安十分复杂,所以,明清时在乌镇特别设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以一小镇而行使相当于府衙的职能。 元年(1912),乌、青两镇依旧分治。 1950年5月,乌、青两镇终于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乌镇有千年古镇之称,地处两省三府七县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吴越两国常在此往来争战,唐时叛军和清时的太平军亦曾在此摆开战场因此,乌镇古迹众多,但也难以保留。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千年以上的古迹,在乌镇还有三处,即潭家湾遗址、昭明读书处和唐代银杏。唐代银杏今天依然树繁叶茂,巍然矗立着,高约21米,周长5.30米,要四人手拉手才能合抱。树旁立有桐乡市文物单位碑。 这棵银杏与一位姓乌的将军有关。 乌将军的故事:1000多年过去了,原本修长的银杏树长得既高大又雄壮。在乌镇人的心目中,银杏即乌将军,乌将军即银杏,他们已是正直、忠诚、爱国的。清代乡贤张园真在《乌将军庙记》中说:“银杏树,此葬将军时所树也……枝咸南向,予婆裟其下……将军之忠,草木且格则向之。”连草木也为乌将军的忠诚所,何况天地之灵的入呢?这样具有的银杏树,你能不去看看吗? 乌镇今日: 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市区17公里。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省吴江县,东南与濮院、龙翔街道等毗连,东北接嘉兴市秀洲区。历史上曾是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错壤之地。今为附近乡镇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域面积71.19 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镇区常住人口1.2万。 人文历史: 梁昭明太子即是萧统,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字德施,是南朝梁的文学家。天监元年(502)即他只有2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死后谥昭明。萧统自幼聪敏,读书勤勉,有博古通今之学,七步成诗之才。萧统后来没有做,但在后人看来,他的名气绝对不比他当的父亲小。后,萧统编辑整理了我国第一本集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集《文选》,世称《昭选》。在很长一段时期,《文选》和后来的《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抄》等是古代读书人手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茅盾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进步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我走过的道》)。 夏同善(1830~1880),字舜东,松,原是仁和(杭州)人。幼年丧母,父亲夏建寅续娶乌镇肖氏,夏同善事之如同生母。父亲失意,又值家道中落,遂弃儒经商。夏同善常随继母住在外婆家,他从小酷爱读书,竟遍读外祖父萧麒所藏典籍。1855年,夏同善中举人,次年进士及第,钦点翰林,并赐“翰林第”匾。夏同善因念自己得以读书,皆赖萧家,就把匾挂在外婆家的大厅上,又请得圣旨改建萧家厅。崭新的翰林第造好后,他还将圣旨诰命在正厅中梁一对雕花镂金拷漆木盒内。夏同善文章超群,时人誉谓“在曾、左之上”。慈禧太后十分赏识他的才学,曾命他和翁同龢一起为光绪帝侍读。夏同善还算顺利,历官庶常馆庶子、詹事府詹事、兵部侍郎、顺天学政、吏部左侍郎等。 沈约是德清武康人,其先父的墓地则在乌镇河西十景塘西边,旁有普静寺。每年清明,沈约总要从建康回到故乡扫墓,并守墓数月。梁武帝担心儿子因此荒废学业,但又不能沈约的孝行,于是,只好让萧统随沈约到乌镇跟读。太子来读书,自然得有座像样的房子,于是,不数月,一座书馆在乌镇青墩翼然而立。太子和沈约就在这个书馆里生活学习,直到回建康。第二年来时同样如此。这个书馆,后来人们就叫它昭明读书处或昭明书馆。这样称呼它,当然因为太子的地位和那一段师生共读的佳话,更是为了纪念一种好学的,一颗向学的种子。 民间习俗: 接五,本指接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按说接五是在初五,为什么又说在初四晚上?原来,初五日是正日,由于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点迎到财神,于是,这时间就一点点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这样当然不符合规矩,后来就由出面,初四日晚上一起行动迎神。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讲究的要三张,外加半张,俗称三桌半。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财神后方可奉上。接五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三白酒 三白酒何谓三白?《乌青镇志》说得明白:“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三白酒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酿制时,首先将糯米蒸煮成饭,盛在淘箩里以冷水淋凉。再将酒曲饼捣碎,均匀地拌入饭中。而后将饭料倒入酒缸,压平,在中间挖一个小潭,然后将酒缸加盖密封,并用稻草或棉絮捂实保温。一周后开盖,酒便酿成了。三白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以往农村过春节,就用它来招待客人。在乌镇民间,此酒还有一个别名,叫“杜搭酒”。 乌镇三白酒在历史上是很有些名气的,上等的可敌绍兴酒。乌镇公生糟坊所酿的三白酒最佳,远近闻名。据说,三白酒其来历与一个孝子有关。这位孝子在帮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只粽子当点心。他舍不得独吃,想留给母亲吃,就将粽子藏在一老个树洞里,并顺手扯了一把草遮住洞口。后来,天突降大雨,孝子走得匆忙,忘了取粽子。再来田头,棕子已经被雨水草汁浸成软乎乎的了。也是实在太穷了,孝子还是把这两只软乎乎的棕子拿回家给母亲吃。没想到外壳剥掉后,立刻散发出阵阵香气,味道竟出奇的好。母亲忙问究竟,儿子答说盖了一层草。原来,这是一种能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以后,俩就用这种草和面做成曲饼,酿制甜白酒。慢慢地,这种做酒法就流传开来。因为三种主料都是白色的,所以便叫作“三白酒”了。 宏源泰染坊 宏源泰染坊系乌镇特产蓝印花布制作,也是蓝印花布制品集散。染飘拂的是碧蓝的印花布成品,前面的店铺里有成疋的蓝印花布出售,花式各异,可以各取所坊沿续乌镇手工业所有的“前店后坊”格局,高墙院落内是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演示,满院需。另外还有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衣服、三角头巾、茶杯垫、折扇、桌布、门帘、雨伞、手机袋、钱包、背包、各式象形挂件等工艺品,更值得一看的是以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以桐乡另一位大师丰子恺漫画以及乌镇古镇秀色为题材的蓝印花布壁画。是蓝印花布爱好者的必到之处。

  

关键词:乌镇人文历史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合作伙伴:幸运28预测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乌镇旅游网-乌镇,乌镇旅游,乌镇观光,乌镇旅游攻略,乌镇一日游,乌镇住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