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游记攻略 > 正文

美文——旅游花开丽江美 丽江旅游发展回眸

类别:游记攻略 日期:2020-11-27 16:57:09 人气: 来源:

  地处滇西北的丽江,拥有世界级的高品位旅游资源:金沙江、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东风女儿国泸沽湖,“三江并流”核心景区老君山……,加之赋予 “玉壁金川” 这片土地以神韵的纳西东巴文化为代表的多民族文化,迷醉着无数南来北往的游人。20多年来,丽江选择并了一条名叫“旅游”的科学发展之。利用优势特色资源优先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正是发挥了旅游产业的巨大综合带动作用,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丽江凤凰涅槃,浴火,从“被遗忘的王国”发展成为富裕繁荣文明和谐的“旅游文化名城”。自然造化、人文风情之美的丽江旅游之花绽放出了自然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和谐之美。美美与共,具有无比亲和力的人文情怀和柔软的丽江,开出了别样美丽的旅游之花。

  丽江是一个不靠海、不靠边、不靠大城市和交通枢纽的“靠”地区,直到上世纪中叶仍被国外学者称之为中国西南一个“被遗忘的王国”。据统计资料,之前,丽江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生产力非常落后,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仅1.66亿元。头十年,丽江仍是一个自然农业为主的地区,产业结构单调,经济基础差,交通条件薄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加上区位和历史的原因,全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而丽江只增长了1%,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名列全省倒数第三,财政收入名列全省倒数第五;在实施国民生产总值二十年翻二番战略的第一个十年,全省完成了1.4番,而丽江才达到0.7番,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发展速度均居全省末端,这种落后被动局面,与外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形成强烈的反差。知耻而后勇,丽江地委、行署肩负历史重任,认真总结分析了前十年的经验教训,反思过去、正视落后、针对丽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丽江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才能改变落后状态,争取后来居上。经过不断地思考、分析、研究,1994年3月1日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抓住机遇,“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带动丽江经济发展”。1994年10月,云南省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研究了以丽江为重点的滇西北旅游资源的与开发以及旅业发展等问题,部署了相关工作,为丽江旅游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由此,丽江迈上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20多年来,丽江紧紧抓住了地震恢复重建、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撤地设市、奥运会及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重大历史机遇,立足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确立和实施旅游先导战略,始终遵循“自然、文化、彰显特色、融合发展”的原则,创新开发模式、加强资源、优化管理思,探索出了一条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子,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要素不断丰富,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使丽江成为了蜚声,最令人向往的一方旅游热土。

  1995年至2014年,丽江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由84.5万人次和3.3亿元,增加到2663.81万人次和378.79亿元,分别增长了31.5倍和114.8倍。2014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36%,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和来自旅游业的财税收入已占全市P与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十二五”期间,游客接待量从910万人次增加到3056万人次,年均增长27.4%,2011年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2013年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2015年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2016年共接待游客3519.91万人次,同比增长15.18%;其中海外游客115.81万人次,同比增长1.11%,国内游客3404.1万人次,同比增长15.73%。旅游业总收入608.7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8418.88万美元,同比增长1.18%,国内旅游收入578.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2%。2017年1至7月,丽江共接待游客2276.1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14%,其中海外游客69.8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1%,国内游客2206.2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69%。旅游业总收入427.5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2.2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9125.7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3%,国内旅游收入408.12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3.12%。 全市直接从事旅游的人员约6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接近20万人。 可以说,丽江旅游无论从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增强影响力等方面来讲,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下了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崛起的奇迹,成为了云南甚至全国旅游的旗帜和标杆。旅游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丽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从1996年开始,生产总值增速开始超过全国、全省年均水平,从2003年开始连续五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使全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不断跨上新台阶。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P)达到261.8亿元,是1978年的157.7倍。其中1996年“2•3”大地震以来到2008年的12年间年均增长10.5%,2003年撤地设市以来的5年年均增长12.9%。2008年10月,在中国特色发展之课题调研组完成的《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30年系列调研报告》中指出:“丽江市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从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富裕繁荣文明和谐的旅游文化名城”。丽江成为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新周刊》这样评述荣获“新锐城市”的丽江:“这个在灾难之后站起来的城市,多年来形成了一种心灵的力量。古老文化遗产和前端的全球化时尚,在她身上无缝链接。她为人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柔软时光,令都市跳动在慢生活中得以平息,同时为中国城市树立了绿色P的成功样板。”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看到,地震后20年,在、国务院,云南省委、省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丽江历届党委、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韧劲,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致力于开发得天独厚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先导”“旅游带动”“旅游强市”战略,以“巩固、提高、开发、完善、创新”为方针,按照“一体两翼、四个重点、打造精品”的旅游发展目标,不断提升核心景区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巩固壮大丽江旅游的主体;大力开发东部和西部景区泸沽湖和老君山,成为支撑丽江旅游的两翼。

  玉龙山雪景区开发是丽江旅游发展的突破口。1985年以来开展的大量扎实有效工作,为1992开发建设玉龙雪山旅游区打下了的基础,同年12月省现场办公会确认玉龙雪山旅游开发区为省级旅游区开发区。1993年,地区旅管委设立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开发管理处,成立丽江地区旅游开发总公司,加快开发招商、开发建设。20多年的艰苦奋斗与探索,玉龙雪山景区创造了一系列的旅游产品,甘海子、云杉坪、白水河、蓝月谷、冰川公园、牦牛坪等精品景点,打造出了《印象•丽江》、雪山高尔夫、云杉坪旅游索道、玉龙雪山旅游索道、牦牛坪旅游索道等高端文化、休闲、康体旅游产品。

  2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玉龙雪山从一座遥远神秘的雪山变成了笑迎八方来客的天下名山,旅游区内游人熙攘,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经济效益方面,1993年至2014年20年间,玉龙雪山旅游区对丽江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近50亿元。累计接待中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玉龙雪山景区投资公司累计融资15亿元,用于旅游区建设和城区旅游道、水系工程及城市绿化、铁、机场改扩建等项目,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2014年,玉龙雪山旅游景区接待中外游客约335万人次,是1993年4700人次的710多倍,景区门票收入约3.28亿元;2015年玉龙雪山旅游景区进山共接待365万人,同比增长8%。实现门票收入3.94亿元。2016年玉龙雪山旅游景区进山共接待385万人,同比增长5.48%。实现门票收入4.14亿元。旅游区内的社区群众年均收入从200多元增加到了6000多元增长了30多倍。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玉龙雪山旅游区软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提升,达到了规范化、品质化的要求,在国内同类景区中的标杆示范作用明显,确立了核心品牌地位。2007年5月,玉龙雪山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首批5景区之一,同年6月,被中欧合作论坛评为“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景区”;2008年4月获得“云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2009年2月,被中央文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同年3月,被、文明办、共青团中央评为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18日。2004年8月,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云南旅游企业上市第一股。通过10多年的发展,公司取得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涵盖索道、景区交通、旅游产品、酒店服务、文化演艺、旅行社和生物资源开发等多种经营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集团。

  丽江古城有着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独特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为了使其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共同、共同分享的珍贵文化遗产,在众多有识之士的积极呼吁和奔走之下,1994年,丽江古城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并开始付诸行动。始料不及的是,1996年2月3日,当申报工作进入关键时刻,一场7级大地震丽江,给历经800多年岁月的古城带来了重创。凭着超凡的胆识和气魄,丽江干部群众在恢复重建家园时,“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全力恢复古城的民族特色民居和建筑风貌,并以2000多万元的代价拆除了古城内17个单位、2万多平方米不协调的钢混结构建筑,保住了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特色、水系和整体风貌。付出总有回报,大地震发生后一年多,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称号。丽江古城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获得此项世界殊荣的城镇。劫后,头顶世界级“桂冠”的丽江古城以其独特的风韵、淳朴的民风吸引了无数慕名的游人,在质朴、灵动的文化意蕴中享受梦幻家园的柔软时光。近几年,每年到丽江古城的游客超过了2000万人次。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丽江古城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自1997年以来,丽江组建了丽江古城管理局,具体承担起了古城的管理重任。制订并颁布实施了《云南省丽江古城条例》《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规划》《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理规划》《关于在丽江古城实行风景名胜区准营证的通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传统商业文化管理专项规划》《丽江古城传统民居维修手册》《丽江古城风貌整治手册》《丽江古城施工队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在丽江古城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加大了法制管理力度。

  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丽江古城管理部门累计投入近37亿多元资金,实施了以改善遗产地旅游、卫生、通讯、供电、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整治、户内外电气线、广场建设、道改建、夜景灯光、星级厕所、排污管网、景观用水源头治理等一系列性建设工程项目,全面实施了以古城区域为重点的“四化”和“三线”“两网”入地工程,拆除大量的不协调建筑,新建和改建了古城主要出入口玉河广场、白龙文化广场等休闲活动场所,完成了一大批事关民生的重点项目。使古城风貌更加协调,周边与古城风貌更加和谐。同时,还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展示。实施文化名人落户古城、民族特色店铺、名人故居修复等项目。从2003年起,每年安排近300万元用于古城居民生活补助,留住居民,建立民族文化原体系,促使原住居民自觉民族文化。

  丽江与发展良性互动的遗产模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被称为“丽江模式”。2007年,丽江古城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优秀”。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肖尔•拉奥在丽江考察时指出:“丽江人民为世界遗产赋予了巨大热情和。丽江积极探索以世界遗产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发展反哺模式……为历史名城面对旅游和都市现代化迅猛发展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丽江举办的“遗产影响评估”国际培训会进一步认可了“丽江模式”,亚太地区办公室主任理查德•恩格哈特指出:“丽江古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堪称典范,‘丽江模式’的经验和理论思考,为遗产和开发提供了‘崭新标尺’。”2014年,尼泊尔驻华大使访问丽江古城时说:“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古城日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这里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毫无疑问,丽江古城是国际性大品牌。正因为有丽江古城,20年来,丽江先后摘取列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个小城市之首”、“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个小城市之一”,并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和“全球最佳人居优秀城市”、“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景区”、“中国魅力城市”、“《新周刊》最新锐城市”、“中国青年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品牌城市”等诸多桂冠。2016年1月,丽江入围“中国国际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2月,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

  天生丽质的泸沽湖被称为“东方女儿国”,具备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是丽江乃至云南省重要的旅游战略资源。10多年来,云南省委、省将泸沽湖景区作为云南省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重点景区和旅游产品进行打造。丽江市委、市作出了“一体两翼”旅游强市战略,把泸沽湖作为支撑丽江旅游腾飞的东翼产品来开发建设。特别是2004年成立丽江泸沽湖省级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后,按照市委、市旅游强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走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始终贯彻“严格、防治结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以自然为本、特色为根、文化为灵魂、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切实好泸沽湖生态和摩梭文化资源。近10年来,泸沽湖委员会为了、建设好泸沽湖,在国家、省、市、县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多渠道筹措资金10亿多元,投入泸沽湖景区整治、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品牌打造等工程项目,基本实现了“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泸沽湖”的治理目标。自2008年以来,泸沽湖一直保持着Ⅰ类水质,成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至今水质保持最好的湖,高原明珠持续散发出着90多年前约瑟夫•洛克描绘的“整个云南最漂亮的一片水”的迷人韵味。2008年初,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栏目对泸沽湖进行了专题报道,盛赞泸沽湖为国家的高原湖泊治理“树立了一个典范”。2009年5月25日,《共同关注》栏目以“泸沽湖之变”为题,全面报道了泸沽湖整治取得的喜人成绩,泸沽湖还成为了丽江三十年来发展的13个典型案例之一。

  2009年 12月 28日,泸沽湖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认定为“4旅游景区。近年来,景区还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中国十大最美湖泊”和“中国十大生态名湖”等称号。

  湖水清、旅游兴。通过和整治,泸沽湖景区优美的生态和人文就优势进一步凸现,激发出了强大的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泸沽湖旅游业的发展逐步迈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泸沽湖畔的里格、落水等村寨也甩开大步了以旅致富的康庄大道。与2003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门票收入51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7500万元相比,2013年景区共接待游客219.8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4880.4万元,旅游综合收达到了21.38亿元相比,泸沽湖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增长了近10倍甚至几十倍。2014年,进入泸沽湖景区游客人数(包括从四川方向进入的游客)为237.5万人次,综合收入达22.9亿元。随着近期泸沽湖机场建成通航,丽江至泸沽湖二级公即将建成通车,泸沽制约泸沽湖景区发展的“交通瓶劲 ”被打破,泸沽湖进入旅游井喷发展的新时代。 2015年从云南方向进入景区38.14万人,同比增长14%,门票收入为3322.9万元,同比增长11.95%。2016年从云南方面进入泸沽湖景区的游客人数为42.13万人,同比增长10.54%;门票收入达到3568.3万元,同比增长10.07%。

  2003年,三江并流区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老君山是三江并流遗产地主要组成部分。老君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高山地貌类型和演化过程的杰出代表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地质地貌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突出,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以及独特的风景审美价值。2004年,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云南玉龙黎明-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丽江市委、为加快老君山的开发建设,决定成立丽江市旅游开发投资管理公司。2007年,省研究室与丽江市合作,共同开展了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8年完成了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2009年2月,省以云政复〔2009〕8号文件对老君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给予批复,老君山成为省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国家公园。同年,由丽江市人民和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采用增资扩股方式成立丽江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为老君山国家公园的开发和经营主体。2010年省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丽江老君山等建成三大国家公园的工作目标,同年,丽江市决定成立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2011年5月,经省批准成立正处级的丽江市派出机构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并赋予相关职能职责。

  老君山是一座待开发的巨大旅游资源宝库,是丽江市和云南省重要旅游资源,是丽江“一体两翼”旅游发展战略中的“西翼”,以“国家公园”模式、开发老君山有利于强调与开发的有机统一,追求的是生态、经济、社会三者间的共赢。加快推动老君山国家公园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丽江新的旅游增长极,对于做大做强丽江旅游产业,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带动丽江西部金沙江沿线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因所处的独特区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老君山能够成为滇西北大理、丽江、迪庆、怒江4州市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支撑极和黄金通道。

  较之于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等核心景区,丽江老君山的旅游开发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迟缓。作为云南省首批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和云南省“三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丽江市委市高度重视老君山建设,市县乡各级党委已形成了加快老君山开发,建设丽江旅游新的增长极的共识。

  进入“十一五”以后,老君山进入了国家公园模式下的、开发、建设新阶段,实质性地推进了旅游的发展。近几年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老君山景区(遗产地)总规、详规,格和九十九龙潭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黎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红石街旅游小镇详规、黎明河谷乡村旅游详规等景区、片区及重点建设区域的不同层级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同时拍摄了老君山实景电影《背上歌声去远方》,与央视合作制作了《走进科学———呼风唤雨湖》《远方的家———百川百山行》《中国地理———秘境零距离‘圆石神山’》等专题片;成功举办了丽江老君山山地穿越挑战赛、老君山传统攀岩交流大会、黎明丹霞文化节等活动;与美国环球公园组织、奔驰星源基金、福特基金等合作开展活动。景区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品牌形象不断彰显。按照“主导、管经分离、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近年来累计投资4亿多元,先后完成黎明景区芦笙村、老君石像游、九十九龙潭游基改扩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黎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标识系统等管理设施提升。完成千龟山、安七尼栈道、飞拉达攀岩、格帐篷营地、千龟山旅游索道等游览设施建设,旅游要素条件不断夯实,景区接待管理能力得到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初具规模。2013年,老君山国家公园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反应性监测并获得高度评价,同年通过了云南省国家地质公园考核检查,取得了云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老君山共管共建的管理模式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和肯定,管理局应邀出席了2014年世界遗产论坛并做了经验交流,在2015年召开的联合国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播放了包含丽江老君山管理工作成效的世界遗产纪录片。2015年11月10日,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下发文件,正式批准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黎明景区成为国家4旅游景区。

  为了进一步拓宽丽江旅游空间,有效分流游客,促进东、中、西均衡发展。未来,老君山景区将按照市委市提出的“整体规划、分部推进、精品开发、生态、自然、以人为本”的要求,全面实施“136”发展举措。即:“一个核心引领”,把资源作为核心和最高目标统领景区管理各项工作;“三个方面联动”,严格的资源、适度的旅游开发、和谐的社区发展;“六项措施并举”,建机制、抓规划、重、强管理、兴产业、树品牌。统筹兼顾、稳中求进、抢抓机遇、努力把老君山建设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典范、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特色国家公园。

  未来几年,丽江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中国国际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全面推进丽江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做到全域通畅、全域服务、全域卫生、全域风景、全域生态、全域安全。全面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为相关产业发展插上“旅游”的翅膀。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促进特色旅游城镇发展,发挥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全市建成五个旅游特色乡(镇),六十个旅游特色村寨;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农庄等现代农业新形态发展;通过旅游+互联网,强化旅游产品的创意创造,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时空旅游服务,逐步走“菜单化”服务、“点菜式”旅游的子,最终实现“我的旅游我做主”;通过旅游+创意,构建创新孵化平台,探索发展以文化、艺术为主的丽江创意、创新、创造产业,逐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文化创意、产业联动,提升休闲、康体、餐饮、购物、住宿等旅游要素开发水平;通过推进旅游+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生态化,使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

  总结20余年丽江旅游发展历程,丽江旅游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的强力主导,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旅游人开拓创新、默默奉献。。代的巨大综合带动作用,精心培育绽放的旅游之花美艳了丽江,留给了我们太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

  ———始终从丽江实际出发,把旅游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不,以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致力于把丽江打造成为文化旅游名市、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中心和示范区。20多年主打旅游旗、主创旅游牌、主唱旅游戏:始终资源与开发相结合,以促进开发,在发展中实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始终,把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加大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促销力度,着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始终旅游带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促进旅游反哺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依旅,规范市场秩序,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外部。同时,出台制定了一系列法规, 严格按照“指导、市场主导、企业为主、行业自律、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发展旅游产业,对旅游的六大要素进行全面有力的调控。开创性地实施了 “一”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线、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结算”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办法,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实现旅游企业之间的网络电子交易和帐务的适时清算、全市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近几年来,为全面加强丽江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丽江建立了以“1+5+N+1”为核心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即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旅游、工商旅游执法支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联合巡逻队、司法调解中心+各涉旅部门+执法履职监督办公室(简称“市旅监办”)的监管模式。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丽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活水平的提高。20多年来,丽江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支撑和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丽江已经形成了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截至目前,丽江全市共有景区景点104处, 景区19家, 其中5两家、47家、4家,高等级景区在全省名列前茅;共有旅行社190家(其中包含2家导游服务公司、11家旅行社分社);导游持国导IC卡2545人;有标准床位20万张,星级酒店199家,共有房间12847间,特色民居客栈120家,共有房间6468间。建成开业的国际品牌酒店领跑全省;有7家旅游汽车公司,576辆旅游车,旅游车驾驶员742名。丽江还有《纳西古乐》、《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丽水金沙》、《花楼恋歌》、《云南的响声》、《丽江恋歌》、《欢腾秀》等8场。

  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城乡面貌,促进了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进步。广大农民通过参与旅游业增加了收入;城镇居民通过参与旅游业大幅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各级财政收入实现连年增收。丽江旅游业反哺农业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旅游业和农业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结出丰硕,“农民办旅游”成为富有丽江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点。旅游业已经成为玉龙雪山、束河古镇、泸沽湖、拉市海等景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新的收入增长点。

  ———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按照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建设规划,各级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建设步伐,建立了完善了城市交通保障体系,使城市之间、城市与景区之间的通达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丽江国际口岸机场目前有32家航空公司、62条航线万人次,已步入全国大型机场行列;泸沽湖机场2015年10月正式通航,2017年9月1日东航复航后每周6班,客座率为66.42%。大丽铁于2009年底建成通车,目前每天与昆明、曲靖、大理之间有9对列车对开。大丽高速于2013年12月30日通车,途经8个观景台,被网友称为“全球最美的高速公”。丽攀高速公已开工建设,几年后,丽江的通达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游客进出丽江将更为方便。了广大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交通条件的改善,又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丽江对外水平。旅游业的发展,使丽江由对外的末端前沿,全面推动了丽江的对外和经济文化交流。多年来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国际七星越野挑战赛、东巴文化艺术节、雪山音乐节、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年会、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格兰芬多国际自车节、中国(国际)当代文学论坛、老君山户外节等活动;组织古乐会到国内外演出;与日本高山市、新西敏市、瓦莱州等建立了友好关系;玉龙雪山与马特宏峰结为姐妹峰;通过开展不间断的对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丽江对外水平和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旅游业的发展使丽江成为开发投资的热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空前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丽江正成为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开发投资的热土。从1995年丽江第一个引进外资项目———丽江格兰大酒店开始,到云南省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丽江官房大酒店的建设,到玉龙雪山景区开发、创建成为全国首批5景区并上市融资,到《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等文化旅游产品的成功开发,再到阿曼集团、金茂集团、悦榕庄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进入丽江,和府皇冠假日酒店等一批高档次酒店建成营运,丽江汇聚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发展,在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文化创意人才引进等方面正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名城。

  ———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丽江城市化进程。和谐丽江、人文丽江、绿色丽江的城市发展主题,从宜居、宜游、宜业发展需要出发,突出山水文化特色,把中心城区和玉龙新城作为旅游产品来建设,先后完成了古城民居修复、木府重建、束河古镇建设等项目,丽城、玉龙新县城等一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成效显著,以国际化、特色化的要求,努力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并被评为首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城市的人性化和亲和力进一步增强。2016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了37.41%。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生态的。将放在第一位,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全面实施“七南”丽江行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践,积极探索先、后开发,促开发,开发促,与开发双赢的发展之。在全省率先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2016年的68.48%。实施了丽江古城的“五四三二一”工程,完成了泸沽湖整治工程,实现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泸沽湖。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者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旅游,为旅游企业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经营,为广大城乡居民创造了一个优质的生活,也为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丽江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各民族团结和谐。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正确处理好与发展的关系。大力和谐文化传统,促进和谐丽江建设。大研古城、束河古镇文化与旅游开发互促共赢的成功实践,被誉为“束河模式”,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等一大批旅游文化精品的推出,使广大干部群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越来越高,措施越来越有力。先后成立了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彝学学会、傈僳族文化研究会、东方摩梭文化研究中心、普米族文化研究会等,使丽江世居民族多姿多彩的东巴文化、毕摩文化、摩梭文化、韩规文化、他留文化、傈僳文化、边屯文化等的、研究工作得到不断加强,进一步继承发展了丽江各世居民族“和为贵”节“和为先”的优良传统,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十三五”期间,丽江旅游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提升消费能力的“六大工程”之一。随着云南旅游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省的旅游发展将更加优化、旅游发展基础更加扎实、旅游发展空间更加巨大、旅游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丽江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旅游品牌、产业规模、管理经验、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厚的积淀,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比较优势。“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旅游业与全市各行各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的发展反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丽江的“生命产业”,是丽江经济的“摇钱树”,是丽江发展的“发动机”。在新形势下,丽江的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可以说,在丽江,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就是抓生态,就是抓招商引资,就是抓就业工程,就是抓文化建设,就是抓城镇建设,就是抓扶贫奔小康,就是抓城市品牌,就是抓“三农”问题。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丽江的全域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朝着打造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和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中心和示范区这个目标迈进,走好发展壮大旅游业这条子,中国梦丽江新篇章才能谱写得更美好!(和世民)张柏芝养小鬼

  

关键词:云南游记美文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合作伙伴:幸运28预测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乌镇旅游网-乌镇,乌镇旅游,乌镇观光,乌镇旅游攻略,乌镇一日游,乌镇住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