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乌镇新闻 > 正文

谈乡村旅游二

类别:乌镇新闻 日期:2015-12-29 20:29:46 人气: 来源:

  (接上期)不少国内外游客看了河阳古民居后不禁感慨:“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也不会有。”除了古村落,缙云县还有丰富的石窟资源。石窟俗称“岩宕”、“岩硐”。自宋代以来,缙云凝灰岩开采已有1000多年历史,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大批开采条石,主要用于楼房墙体建筑;70年代后,大规模开采形成条石生产,主要采石场岩宕密布,宕中有宕,层叠穿连,互相贯通。仅仙都、壶镇两地的石窟就有9个硐群,采硐125个,采硐空间总体积约86万立方米。同时单体矿硐空间达数万立方米,在国内也属少数,石壁上凿痕历历,纹饰如画,整个石窟接地,气势恢弘,景观奇特,富有独特的浙西南乡愁韵味,被称为“江南敦煌”。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我们要明白“古建筑就是古文物,黄泥墙就是黄金墙,石窟遗迹就是乡愁遗迹”,千万不能一时之利、一点小利,借建设美丽乡村之名,借发展乡村旅游之名,搞大拆大建,大拆“别人永远也不会有”的古建筑,大建“大家都会有”的水泥房。我们要牢记:新农村建设不只是新村建设,中间还有一个“农”字,不能丢了“农味”;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美丽村建设,中间还有一个“乡”字,要富有乡村气息。古村落、古建筑、古石窟要,但不能“死”,人为地将古村落、古建筑、古石窟与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文明开来。要立足缙云县实际,“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创新、创新思、创新举措,统筹古村落、古建筑的、开发与利用,完善必要的旅游设施和现代功能,利用乡村的“老气”、彰显农村的“土气”、发挥农民的“灵气”、融入现代的“朝气”,加快走出一条“原、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的子,让农村人文景观“活”起来;要“全面、系统规划、分步实施”,以“黄帝石窟”为主题,对全县的石窟资源进行分片、分期开发,在仙都景区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石窟进行先行试点开发,打造“江南敦煌乡愁游”的精品景点、精品线。建设要“洋”,是低碳环保的“洋”,是功能现代、宜居宜游的“洋”,是翻新如旧、修旧如旧的“洋”,而不是以新换旧、以假代真。把村里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石板、石子浇成柏油、水泥,把老房子的旧大门、旧木窗换成防盗门、铝合金窗,不是真正的“洋”而是典型的“不土不洋”,好比一个人“身穿黑西装、脚配白皮鞋、腰系红腰带”。这方面,日本、韩国和的值得我们学习。它们在乡村旅游中十分注重绿色低碳,乡间步道几乎都不用水泥、柏油,全用渗水比较好的鹅卵石或者就地取材其它天然、环保材料铺就,给人的感觉非常自然、舒适。

  三是吃得要“土”,住得要“洋”。乡村旅游,应该既是一次养眼的“视觉之旅”,又是一次养生的“味蕾之旅”。余秋雨先生说:“旅途中,美食比名山大川更具吸引力,杯盘之间的小事敌得过名山大川!”“吃”说起来很俗气,但的确很重要。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吃”是排第一位的;乡村旅游本身就是从“农家乐”起步的。很多人旅游的一大半就是冲着土菜,为了体验“舌尖上的中国”。所以,有人就说“抓住游客的心,就要抓住游客的胃”。缙云的饮食很有浙南山区特色,烧饼、面饺、敲肉羹、豆腐丸、梅干菜、土爽面、芥菜饭、清明果、番薯片、南乡馒头等传统民间美食,土色土香,风味十足。特别是缙云烧饼,世代传承,名声响亮,“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缙云烧饼,表面上看是民间小吃,背后蕴藏深厚的黄帝文化、浓浓乡愁文化,是名副其实的“黄帝饼”“乡愁饼”“致富饼”,被人们称为“东方匹萨”。相传当年轩辕黄帝在仙都鼎湖峰炼丹时,饿时就和个面团,贴在炼丹炉内壁烤着吃,香飘四野。要以“缙云烧饼”品牌提升为契机,在现有“农家乐”特色菜的基础上,围绕乡村旅游完善美食结构,打造一批有品质、有故事、有特色的“招牌土菜”,评比推出“缙云百菜谱”,精心打造“中华乡愁宴”。这其中,关键要强化诚信经营、货真价实的,坚守一个“土”字,做到“就地取材、土菜精做、土菜真土”。如果打着“土菜”,忽悠游客,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洗澡鱼”充当“野生鱼”,把“饲养鸡”吹成“放养鸡”,就很难再有“回头客”,就等于自砸饭碗。当然,我们讲的“土”,绝不能是珍贵野生动物。此外,住宿也要配套。很多时候,不是游客不想留宿,而是无处留宿、无法留宿。与所有城市酒店不同,乡村旅游的住宿无需豪华,可以是农家民宿、乡村酒店,也可以是小木屋、小竹楼,讲究的是外部的清静、内部设施的实用、床上用品的舒适、洗漱用品的卫生,要给人一种洁净、简约、舒心的感觉。如果能结合点养生,让平时睡不好、睡不着、睡不够的人找回“婴儿般的睡眠”,那无疑又是一大新卖点。

  (十三)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真正让人感受到了“世界是平的”。互联网基因的本质是平等、以用户为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经济就是粉丝经济,得“粉丝”者得天下。在“互联网+”的时代,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只要赢得粉丝、赢得用户,就能赢得市场、赢得未来。赢得粉丝,就要做到极致。什么是极致?极致就是要超乎想象,超越预期。小米手机的营销就是:以极致思维、极致,做出让用户尖叫的口碑产品,“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销售额则从2011年的5亿元飞跃到2013年的316亿元。再举一个例子:“三只松鼠”2012年6月在天猫上线,65天后就成为中国网络坚果销售第一。去年“双十一”1天卖出700万袋坚果,销售总额达1.02亿元,位居淘宝网食品销售额第一名。“三只松鼠”为什么能够“繁殖”这么强悍?关键是他们找到了用户的“痛点”,上线之初便提出了“寻找原产地、寻找最新鲜、寻找最满意”的“极致顾客体验模式”。“三只松鼠”的货品包裹,除了坚果,不能吃的还有:包裹、开箱器、快递大哥寄语、坚果包装袋、封口夹、垃圾袋、传递品牌的微、钥匙链,还有湿巾。正是这种极致思维,打造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生态农业产业链。

  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乡村旅游也需要这种极致思维,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明白自身的吸引力在哪儿,在生态链、产业链、服务链、文化链上选择一点做精做透,做出几个“让游客尖叫”的亮点。

  在生态链上,要把“卫生保洁”做极致。村容如面容。保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工程”,是最起码、最基本的事情。村容整洁才能留住乡愁。“臭水沟”的背后不可能有好的生态、好的乡村治理,“赤膊墙”的外表不可能有乡愁的感觉,“脏乱差”的农村不可能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所以,我经常讲,美丽乡村建设要先“洗脸”后“化妆”、先“面子”后“里子”、先“盆景”后“风景”。很多时候,脸洗干净了,素面朝天也是很美。比如,牛栏彻底清洁干净了,就可以成为喝咖啡的地方;猪槽彻底清洁干净了,就可以用作洗脸盆。再比如,厕所问题。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也是一个地方文明的窗口。厕所虽小、却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是文明沟通中最短的直线。很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有三个国际组织的英文简称同为“WTO”。一个是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一个是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一个是世界厕所组织(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世界厕所组织还将每年的11月19日确定为“世界厕所日”。而旅游厕所,是三个WTO的一个很奇巧的结合部。乡村旅游要发展,必须来一场“厕所”,像重视餐厅一样重视厕所,像清扫客厅一样清扫厕所,像美化景点一样美化厕所!卫生保洁工作、厕所是小事也是难事,更是发展乡村旅游首当其冲的一件大事、一件急事,说它“小”是因为简单,谁都可以做;说它“难”是因为要很用心、很认真才能做到极致。要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为契机,深入开展“五清”行动(清洁家庭、村庄、河道、道和田园),使村容村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建设一批洁净家庭、洁净乡村。要着眼、自治、德治“三治融合”,以完善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为抓手,依靠村级组织的自治力量,增强村民群众的自律意识,推行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农村保洁长效管理机制,重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工作,集中治理“三乱”(乱建房、乱建坟、乱建庙)、“赤膊墙”、杆线“蜘蛛网”等乱象,实现“死角干净、水沟干净、道干净、视觉干净”。

  在产业链上,要把“休闲农业”做极致。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除此之外,还大有文章可做。这方面,要学习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的先进和做法。农业非常注重创意和精致化,注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身,聚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立体开发,依托第一产业融合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集乡土文化、水果花卉、农副产品加工、农活体验、田园风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经济,创出新的附加价值。以“草莓经济”为例,北部的苗栗大湖,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草莓,或者从事着与草莓有关的工作。当地农会指导农户对草莓进行分类精深加工,把“草莓”文章做到了极致。小小一颗草莓衍生出草莓酒、草莓布丁、草莓香肠、草莓酱、草莓酥、草莓泡芙、草莓贡丸、草莓护肤品等十多种产品,同时还给这个小乡村带来如潮的观光人流。在,休闲农业也被称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第六产业”。我们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把休闲农业的文章做深做透,把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结合起来,把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既要丰收又要风景,“接二连三”打造全产业链农业,打造有一定规模并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农家乐综合体”,带动农民既“卖风景”,又“卖特产”。

  在服务链上,要把“智慧旅游”做极致。大家都知道,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地乌镇,扫码支付普及,网络营销发达,免费无线WiFi永久全覆盖,买票检票到购物住宿,不需要现金支付,一个二维码扫描即可全部完成,实现“智慧旅游”。在“触屏时代”,我们要强化“大数据思维”,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智慧化,深度整合开发景点、饮食、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多种资源,利用微博、微信、政务网等渠道实现多方分享互动,让游客“手指一动”就可以轻松实现“私人定制”乡愁之旅。要大力加强乡村旅游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行“套餐式”旅游产品和“标准化”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更多丰富的体验。

  在文化链上,要把“黄帝文化”做极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一次难忘的乡村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之旅。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条形码。一个地方的主题文化就像这个地方高高飘扬起来的一面旗帜,把区域整体形象和品位彰显得淋漓尽致,从而形成强大的人口、产业、资本等要素集聚气场。毫无疑问,对缙云而言,主题文化就是黄帝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要把黄帝文化这篇文章挖得更深、做得更实、抓得更准、提炼得更大众化,把“黄帝飞升地”这一品牌叫得更加响亮。黄帝文化精深,包罗万象。我们打造黄帝文化品牌,必须精准发力,把黄帝文化落到实处、入脑入心,不能大而化之、大而虚之,甚至搞自娱自乐。缙云黄帝文化的本质就是乡愁文化。要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加紧研究黄帝文化与乡愁文化的内在联系,科学整合缙云婺剧文化、石头文化、影视文化、耕读文化、红色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抓紧谋划“乡愁文化展览馆”,打响“乡愁文化”品牌,建设“乡愁文化名城”。具体而言,缙云乡愁文化要突出“三好”:一是好客文化。缙云人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直到现在,一旦家里有亲朋好友来,无论家境,都要让客人酒足饭饱,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亲近感。二是好学文化。它体现在缙云代代相传的“耕读家风”,体现在缙云浓厚的重教氛围,体现在“中下经济、中上教育”的“学在缙云”品牌,体现在引领一代又一代缙云学子的“霉干菜”。三是好运文化。不管是九月九的祭祀黄帝,还是七月七的献山庙会,都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亲朋好友和伟大祖国的祝愿。

  旅游不是考古,旅游要跟着故事走,讲“大众故事”,做“大众情人”,满足人们求开心、图放松、找乐子的目的。绝大多数知名景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好故事作为文化支撑。所谓故事,有真实的历史痕迹,也有虚构的传说;有先天流传下来的,也有后天附加上去的。好故事可以引人入胜。这里,我举一个“”的例子:台东县有个叫“三仙台”的景点,山石组合无特别之处。但当地人根据山石的形状,将“八仙”的故事融入其中,传说八仙过海时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曾在这里休息,留下三双脚印,讲得头头是道、神乎其神。故事充分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力,使人又产生了不得不信的感觉,口口相传就将山石和神仙联系到了一起,几块普通的石头因为有了自己的“故事”而变得不再普通。缙云民间有许许多多的传说、许许多多的故事。要切实加大挖掘整理和提炼加工的力度,把好学、好客、好运的“缙云故事”讲得更动听、更动情、更动,用“好故事”激活“好资源”,用“好故事”赢得“好口碑”,让游客找到乡愁的回音、享受的愉悦。

  在营销链上,要把“口碑”做极致。口碑就是口口相传。在、电视、报刊等大众出现以前,品牌是以口碑的方式的,形式一般是“那谁谁做的啥啥挺不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就是经典的口碑营销案例。在大众时代,形式往往是在上做广告,“啥啥挺不错的”。现在,互联网迅速改变了人们交往方式和信息方式,人人都是自,很大程度上又回到了口口相传的时代,口碑营销越来越重要,而且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免费的口碑”比“花钱的广告”更有亲和力、感染力。小米手机的营销模式就是“口碑营销”,不花钱,甚至很少投放广告。粉丝数从100人开始,一点点成长起来,竟然快速打造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品牌,目前用户数已突破7000万。好产品、好服务是会说话的。

  口碑营销的核心就是超预期,把产品做到极致,把服务做到极致,好到大家忍不住“点赞”,在QQ、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口口相传。为此,我们发展乡村旅游中,要树立“最好的口碑就是广告、最好的产品就广告、最好的服务就是广告”的新型营销,在每个环节都要以游客为中心,更加重视游客体验,更加重视游客口碑,视游客为亲人、把自己当游客,强化“将心比心”的换位意识、“一土到底”的精品意识、“不想赚钱”的亲情意识,让游客找到家的感觉、乡愁的味道,在网上网下形成“借问乡愁何处有,粉丝点赞好缙云”的“缙云口碑”,“让人想来、让人来了不想走、让人来了还想来、让人带人来”。当前,各级各部门要善于运用微信、微博等新,用独特的创意展示“缙云风光”、讲好“缙云故事”、吆喝“缙云旅游”,吸引更多的人点赞缙云、走进缙云,让“指尖上的缙云”风生水起,让“乡愁缙云”飘荡在“微信朋友圈”里。

  (十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的奋斗目标。建设和谐美丽好缙云,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富民是第一目标。县委提出,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全力培育特色小吃、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这三大“富民支点”,提出“走出去经营缙云烧饼、美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坐下来点击农村电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乡村旅游综合性强、带动力大、融合度高,既是生态富民的重要支点,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支点。县委、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号工程”来抓,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这项“一抓等于八抓”的惠民产业、富民产业,打造“中国乡愁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国乡愁旅游先行区”、“中国乡村治理示范区”。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县委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建设“中国乡愁旅游先行区”、“中国乡村治理示范区”这一总目标上来,全县上下形成一个声音、保持一个步调、实现一贯到底。一是出政策。研究制定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清单”,在用地、金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精心打造一批体现乡愁主题的民宿、民俗旅游示范点、示范村、示范乡镇。二是重结合。着眼乡村治理这篇大文章,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旅游经济强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结合起来,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六边三化三美”以及“三县三城”创建结合起来,与发展特色小吃、农村电子商务结合起来,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乡镇队伍建设、村级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促进乡风文明、推进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结合起来,实现互促共进。三是抓重点。着眼“乡愁”主题,按照“三土三洋五极致”的要求,完善《缙云县农家乐综合体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农村综合整治、现有农家乐特色村(点)和星级农家乐经营户规范提升、农家乐综合体招商引资、“套餐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缙云乡村旅游标准制定等工作。四是建机制。县委、县成立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旅游办”,统筹谋划、协调和推进乡村旅游工作;研究出台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每年召开一次全县乡村旅游暨乡村治理工作现场会。五是造氛围。结合“三爱三创”大讨论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乡村旅游、人人参与乡村旅游、人人献计乡村旅游、人人宣传乡村旅游”的氛围,全力叫响“中国乡愁旅游目的地”。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把群众线贯穿发展乡村旅游的全过程,点燃群众的创业热情、创新、创意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市场的力量推动乡村旅游向前发展、蓬勃发展、有序发展。

  (十五)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谈乡村旅游是为了更好地干乡村旅游。“谈”字,左边是“言”,右边是两把“火”,一把是思想之火,一把是实干之火。“谈乡村旅游”的目的就是以谈谋干,以谈促干。“以谈谋干”就是抛砖引玉,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把“为什么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什么样的乡村旅游、怎样发展乡村旅游”想得明明白白。“以谈促干”就是“爱绿爱富爱美、创业创新创优”,进一步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机遇意识,迅速地干起来,用乡愁的意境和情怀抓“美丽乡村”建设、抓“美丽乡愁”旅游、抓“美丽经济”发展,在绿水青山之间绘就一幅幅和谐美丽的民生画卷,全力建设“中国乡愁旅游先行区”、“中国乡村治理示范区”,努力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缙云的实践。

  本文摄影 许小峰

推荐:

0
0
0
0
0
0
0
0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合作伙伴:幸运28预测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乌镇旅游网-乌镇,乌镇旅游,乌镇观光,乌镇旅游攻略,乌镇一日游,乌镇住宿 All Rights Reserved